殡葬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刀切的革命运动。
清明祭祀文化,不是一种封建迷信,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文化就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调整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慢慢适应。
乡下的一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慢慢的变化,肯定要逐步改变,大山人也要走向社会,社会永远要向科技和文明的方向发展,不是永远停留在刀耕火种年代,不是永远靠天吃饭。传统文化肯定有糟粕,特别有些仪式的繁琐,比如靖江沙上人老一个人,都要在家搁七天以上,而老岸人一般三天,有的沙上年轻人听到村里这个规矩,急的都要哭,至少说明老岸人在这方面比沙上人要文明点。
但是,作为一个人,一旦去世了,难道就是什么追思会都没有,亲朋好友都不要到场,直接就拉去火花了,然后火化了,骨灰也不要了,统一聚到一大卡车,由殡仪馆送到垃圾填埋场填了。从极端的文明思维看,也许这真的是最文明和节省的,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人会变得一点面子都不要,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真善美,是劝人为善,这次上海的流浪大师为什么红,因为人们从他嘴里听到了久违的国学文化,知道了孔孟之道怎么劝人为善,并不是因为他的外形而红,当真中国这么多流浪汉为什么他们不能红,而他就没有一点逼数?就像我写文章,很多人说错字太多,甚至逻辑太乱,但是又喜欢读,因为觉得就是说出了老百姓想说的话。
社会发展,其实靠的就是一种平衡手段,不要指望战争和革命,不论红军长征、八年抗战还有三年内战,我们的党和军队还有我们的人民,都是吃了大苦的,甚至文革也是中国的类似一种倒退,让中国停滞不能前进。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就是社会平衡出了问题。
今天我们谈殡葬改革,其实也是一种平衡,是一种社会传统文化和当今思想的平衡,因为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孔孟之道,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敬畏我们已经过去的人,不论是伟大的导师还有为新中国胜利和其后和平年代的烈士,还是我们自己的祖宗!因为每个家的祖宗对自己下代的培养其实很不均匀,越是要求下代要遵守道德,要劳动发家的人,越得到子孙的敬畏;而一些活在世上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你说他们的下代怎么敬畏他,当然似乎这样的下一代有出息的也不多。
谈到殡葬改革,就像农村这次,根本没有一丝文化,很多人就是问村里,给多少钱我家就准你平,要我说,这些人家真该平了,因为他们只知道利;还有些人,去祖坟给修整,劳动一会就怨天恨地的,也真该平了。说句实话,土坟其实最开得出下代对祖宗的敬畏,如果都每年都回来给祖坟除除草,添添土,修整一下,才是最真正的是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殡葬改革,请勿搞成殡葬革命,农村的祖坟,特别是一些土坟,没有谁有资格说就是乱坟,不是那些花岗岩的炫富型才是坟墓,至于将来靖江农村墓地怎么解决故人和活人争地之事,我首先说这个是伪命题,坟不过三代,没有谁去祭扫三代以上的坟,就算一些葬在自留地的坟,基本平时人家还是种植的,没有浪费土地一说。
通过循序渐进,有条件的逐步集中进入公墓,有媒体说靖江平坟是为了土地指标,这个我觉得似乎在目前体制下,应该这样做,因为建集中式公墓也要占耕地,需要耕地指标,存在一个占补平衡,但是,农民每个埭上复垦出多少土地指标,大部分还是要给这个埭,因为使用公益墓地也是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基本权利,你不能把墓地换来的指标,变成商品房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