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交流会圆满落幕。当天,多位行业特邀嘉宾,其中之一围绕“视野·行业生态”板块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近年来公墓业发展现状与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为行业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视野·行业生态
该版块立足与行业改革与发展全局,深入分析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钱天才主持该板块。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占勇以《生态公益 一园一品》为题进行了交流。通过墓园的起源、殡葬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墓园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解读。通过对北京地区墓园现状的介绍,提出了墓园在体现政治、历史、文化等公益属性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民政局2014年出台的《首都民政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园一品”发展战略的理解,对北京墓园历史、现状、特点进行准确定位,提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按照“公益、生态、科技、人文”的原则,打造各具特色的墓园新典范。
银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利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绿水青山》为题进行了交流。介绍了银川的殡葬工作情况,以及为推进全市殡葬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及时出台《殡葬事业发展规划》、颁布《银川市回民殡葬及生态葬奖补办法》,完善节地生态安葬的设施,在重要祭祀节点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等。他提出希望行业同仁能够提高前瞻性和站位,按照节地生态的发展思路,使行业继续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伊华以《文创,为生命服务赋能》为题进行了交流,她提出随着日益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公益、惠民、节地、环保逐渐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一些新技术、新文化,以及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影响着行业发生变化,使得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这些变化,殡葬行业的传统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事有所安的需求,亟需通过文创达到突破土地及场所的限制,完善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重塑殡葬服务有尊严、有品质的良好形象。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主编包颖以《从专业媒体视角看公墓行业的发展态势》为题进行了交流,提出殡葬作为基础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三个聚焦”,发挥“三基职责”,以保障和改善基本殡葬民生为基础,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传承、弘扬、培育属于新时代、新特色的先进殡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