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都一直有入土为安的说法,就是认为人死后就应该要有一个穴位安葬才是叫一个归处,决不能弃尸荒野。那为什么叫坟墓呢?坟墓的起源又是什么呢?

绿色殡葬

坟墓的起源

从文献上记载,埋葬的行为是因为不能“弃尸”到“野葬”,这才出现了掘坑而葬,这便是坟墓在早期的最早出现的缘由。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埋棺之处(坑)曰墓,也叫茔;墓地范围以内的区域曰"兆域"。墓地埋棺之处的地面上堆起土丘,曰坟,或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指高处。自坟出现以后,两字遂不分,民间统称"坟墓"。

坟墓的含义

人是群居动物,那么以家庭为单位的坟区就有了更多的意义

一、归宿感。中国人讲究一个归属感。在生前人们为了寻求这种感觉,便以家族氏族为整体,死后也要有归宿感,于是就有了祖坟,所以后世就有了“入土为安”,回归故乡等概念了。

二、对存在的需求。人们认为,人即便死后也并不是真的不再了,而是以另外的形态或者在人间或者在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即便是去了其他地方,每年也会要回来和大家见面下,哪怕是看不到。所以坟墓就更像是那个逝者在这个世界的家一样,有了它的存在,逝者就不会真的离开。

三、是一种信仰。在中国古代,坟墓成了维系后台以及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祖坟更是成为家族的源头,被视为最高信仰物,是赖以发达的重要指标。如果说谁家当官了,就会说祖宗保佑。所以祖坟如此重要,即便有人客死异乡,也要将其“接”回故乡,回家。

四、是社会等级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坟墓作为死亡文化中最能显示社会等级和炫耀社会地位的一类形式。中国古代国家历来以此显尊卑,奖功勋,以国家为社会之中心,中国人心灵中深藏着一种奇特的浓烈的"依恋祖坟"的心理情结。

坟墓发展到现在,已经失去了所谓的信仰,社会地位的炫耀,归宿感这些。仅仅只是一个安置骨灰成为对逝者一个情感寄托的地方,是让逝者与生者有所联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