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民国诗人戴望舒最为出名的一首诗《雨巷》,当年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齐名,小编对这首诗印象很深刻,是初中必背诗句,还有诗中所渲染的幽深、冷寂的情感,也是独出心裁。当时的北京是学术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民国政事多变,文人也是几近波折,戴望舒去过香港、广东,最后在北京定居,并最后逝于北京。戴望舒因病去世后,葬于北京万安公墓,与曹禺、朱自清等文人为邻。

北京万安公墓创办于1930年,位于海淀香山,香山,拥有烂漫的气质和悠久的历史,万安公墓是北京城最早的现代型公墓,许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安葬在这里,尤其以民国时期名人文人居多。漫步在苍松翠柏织就的林荫里,深情凝望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仿佛正从眼前缓缓流过。葬及晚清、民国,名流汇集,名人墨迹遍布,尽显丧葬文化之博杂,贵为人文纪念之遗存。 便捷的交通和一流的地理形势,不仅方便亲人祭奠如在身侧,而且其地处冲击平原,三山环抱,土性润厚。经多年经营,本自然与古典之原则,营造大面积绿色和典雅建筑,为亲人们提供良好的祭奠环境。

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

戴望舒的墓前,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短短几字,描述戴望舒生前的样子,戴望舒被评为民国四大才子中的抒情才子,他的性格是忧郁的、敏感的。文如其人,从所创作的诗中我们可以慢慢读懂他,纵观短短的半生,戴望舒爱书如命,爱文学成痴,却不擅长经营爱情、维系婚姻,三段感情经历都是折于争吵,死于沉默。雨巷诗人的爱情似乎也沾了雨滴,晶莹易碎啊。诗人已逝,但雨巷中幽深冷寂的对朦胧情感的描写,也是文学中的一种经久留香的美。

万安公墓中诗人戴望舒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