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落花时节,北京的各个墓园纷纷开启扫墓通道,公众号也在微信上弹出消息,提醒大家错峰出行,注意安全云云,进入墓园,每个墓碑前面的一束束鲜花就是逝者长存的证明,你从未被忘却,万安公墓的墓碑前,有些立碑前的鲜花尤其多,可能并不是他的亲人很多,也有些素不相识。未曾谋面的一些人送上的鲜花,这份沉甸甸的鲜花,代表的不只是思念,还有尊敬,还有敬仰,因为万安公墓是最早一批现代公墓,所以园中名人众多,那个年代的名人多为国家某一领域做出贡献,多为学者,他们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利国利民的价值,这样的人,谁能忘却?谁舍得忘却?
万安公墓中有朱自清、曹禺等文学家、戏剧家,但是有一位老先生,可能名气没有他们大,但是功劳可一点都不少,他就是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我相信有很多人熟悉,也有很多人不熟悉,熟悉的人可能是中文系的学生,或者选修过语言学,王力先生编的教材作为中文系必修教材之一,让人感觉到无比熟悉亲切,不熟悉的人,可能没有直接拜读过王力先生的著作,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在语文课上学的诗词歌赋文言文,都离不开他的贡献。整个中国古代、现代的语言体系建立,他是最最关键的那个人。我们 口中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遵循王力先生编写的教材为准。这就是语言学奠基人的魅力所在啊。王力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其中的古代汉语广为流传,还有汉语音韵学,虽然大部分专业学生可能接触不到,但是音韵之美,需为人知。
王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发展,少年辗转求学,中间当过名门大户的家庭教师,因为东家中有丰富藏书,所以王力博览古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后得以有书念,毅然走进大学的校园,历经波折,不弃学业。后求学于清华,师从清华国学院四大佬之一,赵元任。(国学院四大佬: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 ),在老师们的建议下,王力去往当时语言学中心的巴黎交流学习,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当时,中国战争不断,新旧文化交替时期,语言也乱了套,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可是你要知道,语言是一切的基础,小到日常沟通,大到文化承载,靠的都是语言。没有一门统一的语言怎么行? 王力毅然挑起了这个重担,闭门在家,或战争中辗转逃亡,不忘带着资料,潜心编书。
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并有所成就的人叫成功人士,为大家努力钻研的人并作出贡献的叫学者。希望当下的人在追忆王力学者的时候,也学习王力学者的奉献精神、钻研精神,尊敬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他,成为像他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