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重生不重死、重物质不重精神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从形式上重视殡葬,但在心理和行为上依然排斥、忌讳殡葬,对生死观的理解处于矛盾的状态中。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殡葬文明,行业缺乏研究、思考、设计、引导、规范。为了尊重传统习俗和感情、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应科学研究人类死亡后遗体处理、人性化安置、人的精神传承等事项。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必须认识到殡葬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往简单的技术处理手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对殡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科学的定义。近年来,国家对殡葬工作日益重视,如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将每年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在重大灾难事故中倡导对生命的尊重等,都表明殡葬活动被提高到国家层面考虑,给殡葬从业者指明了新的事业发展方向。2018年12月,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座谈会提出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即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契合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社会文明进步要求,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性、群众认同、人文深厚的丧葬礼仪。
殡葬从业者要深入研究殡葬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充分认识殡葬是人类对逝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人类对自身进行终极关怀的重要行为,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殡葬服务工作则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殡葬的研究与实施已拓展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更高领域,我国的殡葬事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这是必然趋势。
8月1日,《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文章指出,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要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工夫。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和刀刃向内的勇气。
殡葬工作的意义就是在不断追求和满足人们对美好服务需求的同时,唤起对生命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认知,这就是我们殡葬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的中国殡葬业正在一系列的自我蜕变中步入一个新格局,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观念的日益更新,其发展潜能将无限拓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创变。紧扣时代脉搏,这个古老的行业一定会以崭新的形象面对大众。殡葬工作者一定要不忘改变中国殡葬行业面貌的初心,真正把社会对殡葬服务的美好需求作为使命去奋斗。